“大數據殺熟”這個詞最近挺火的,因為有些旅游 App 根據用戶使用習慣,判斷對方是不是自己平臺的忠實用戶,如果是,那么對這些老用戶所呈現的酒店、機票價格就會更貴一些。
然而沒想到的是,這一情況也發生在了京東上,近日有微博網友表示,在京東上查看同一商品的價格竟然和別人不一樣。
微博網友@小林巫師 表示,自己購買了京東 Plus 會員之后,在京東上看到一種蘋果的售價為76.9元,會員價為69.9元,所以推薦給了沒有開通會員朋友,然而朋友那里卻看到同款商品原價為71.9元(兩人地址相近)。雖然兩人顯示的會員價格完全一致,但因為顯示的原價不一樣,所以網友們還是認為京東存在“殺熟”行為。
在這篇文章下方,也有不少網友表示自己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比如在江蘇、湖南、湖北等地的價格也不一樣,分別為84.9元和71元,但這里可能是和運輸成本有關。現在,該商品的價格已經統一恢復到了76.9元。
還有一種情況最近也引起熱議,iPhone 用戶在 App 中的消費,往往都遠遠高于安卓用戶,比如打車可能同樣的路程會貴10元錢,而購買視頻會員,安卓用戶一年178元,而 iPhone 用戶則是248元。
雖然專業人士指出,App Store 中的應用如果要售賣會員、游戲裝備等虛擬商品,都是要像蘋果繳納30%的分成的,所以開發商才選擇在 iPhone 平臺上設立更高的價格,以保證收入,但不少用戶還是認為這是一種區別對待,大家都是用的同一個服務,價格應該保持一致。
暫且不說前面這些例子是否屬于區別對待,但是“大數據殺熟”已經是互聯網行業中人盡皆知的事實了,比如滴滴等打車類軟件中,老用戶的價格遠比新用戶要高,而在攜程等旅行類應用中,老用戶購買機票、酒店的價格也更貴。同樣的,電影票、外賣費等服務價格也都存在類似情況。
據統計,有51.3%的消費者遭遇過類似的殺熟行為,但是過去企業通常采用新用戶優惠券更多等相對讓人用容易接受的方式來區別對待新老顧客,但是現在卻已經演變為直接在定價上做手腳了。對于這種做法,用戶們表示這是一種落后的商業思維,企業在透支用戶的信任,而專業人士更是指出這一行為侵犯了用戶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